打造更高能级“向西开放”平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观察
西安,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西安)开行,古丝路起点的声声驼铃变为穿越大漠的滚滚轰鸣。十余年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班列开行量不断创新高。2023年,西安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5000列的城市,累计开行量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4,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
穿山越海,横贯欧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西安)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集结”效应不断显现,一个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在丝绸之路起点加快形成。
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
9月26日,搭载着由陕西本地企业生产的钢结构建设物资的X815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开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标志着首趟中欧班列(西安-贝尔格莱德)陕西制造定制化班列成功开行。
“这家企业之前没有通过中欧班列发过货,这次运输要求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了专属运输方案。”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淼说。
此次定制化班列的成功开行,不仅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服务,也让越来越多“中国制造”搭乘“一带一路”快车走出国门。
西安国际港站(张博文 摄)
开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欧班列(西安)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自2019年起,中欧班列(西安)发展进入“快车道”,开行量逐年突破2000列、3000列、3800列、4600列。2023年,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5351列,同比增长15.3%,大宗商品销售额达到2400亿元。
如今,中欧班列(西安)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排头兵、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始发站西安国际港站跃升为西北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中欧班列在内陆的集散中心,每天平均1小时4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或抵达。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央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经过4年发展,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作为中国-中亚峰会的成果之一,由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和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总占地约100亩、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年65.5万标箱的码头,明显提升西安到中亚地区班列的发货效率,不仅有助于进出口哈国货物在西安快速集散分拨,更承载着哈萨克斯坦“加快形成在华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构想,成为中哈贸易合作新亮点。
2023年,中哈间铁路货运量为280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22%。“有了这个码头,哈萨克斯坦商品集聚在西安后,可进一步搭乘班列南下广西,进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我们而言又多了一条经贸‘大动脉’。”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副总经理奥扎斯·阿类别洛夫说。
“中哈两国合作的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也在建设中,建成投用后,将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东西呼应,实现两国‘枢纽对枢纽’的升级。”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
抵达欧洲时间大幅缩短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发展,始终围绕“通道+枢纽+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提高班列运行效率、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的典范。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开放合作处处长白昕介绍,陕西在促进中欧班列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运行效率高。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局数据实现互联互通,西安至塔什干由13天缩短至9天、至俄罗斯由15天缩短至9天,跨里海班列全程由20-25天缩短至12天,全程时刻表班列每周“四去三回”高频稳定开行,最快10天抵达欧洲腹地。
——综合成本低。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关、铁路监管数据联通,智能报关、出口集结前置、启运港退税、集装箱循环运输等相继实现,班列运行效率提高1/3以上,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服务功能优。上线运营云舱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报关、制单时间从过去的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场站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集结分拨时间压缩近50%。
中欧班列为陕西外贸发展带来新机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3006.7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位居全国第四。
“我们探索出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从西安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列成套的发运合作模式,极大拓展企业运送货物品类。”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李烨说,“得益于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今年以来公司客户数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20%和30%。”
除了陕西本地企业的货品,越来越多来自东部和中部的汽车、鞋帽、车用液晶显示模组、无线路由器等货品也选择到西安集结,然后搭乘班列出口。
“如今,吸引外地企业的不再单纯是补贴,而是‘综保+班列’叠加释放的综合效益。”西安车站海关关长陈晓说,仅入综保区退税一项,每个标箱就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400元。此外,随着海关和铁路打通数据,建立智慧物流系统,把需查验货物和无需查验货物分开,通关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跨里海班列强劲增长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迈入新的“金色十年”,中欧班列也迈上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全国首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西安浐灞国际港全力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不断拓展中欧班列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助力陕西及内陆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同比增长24倍,成为中欧班列新的增长点。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它起自中国,横跨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国家。
“我们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沿线国家签署了政府间合作文件,进一步加强该通道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梁林冲说,“目前,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日日开行已成常态,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9月20日,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仪式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举行。(受访者供图)
“自2022年4月首开跨里海和黑海班列以来,西安跨里海班列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过去的每7天1列提升至现在的每周6-7列。”袁小军介绍,西安已成为中国开行跨里海班列的“主力军”,吸引众多国内外物流企业前来寻找合作机遇。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的集装箱份额不断增长。今年前8个月,发货量增长21%。”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董事长努尔兰·萨乌兰巴耶夫说。
深圳市大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陆枝对西安跨里海班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年9月,她带团队沿着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一路往西,考察多个重要港口。
“这条运输线路对我们的客户很有吸引力。过去通过海运去往欧洲需要大约55天。通过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从西安到德国曼海姆未来只需25天左右,非常方便。”朱陆枝说。
近年来,西安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与境外铁路公司及国际知名物流公司持续深化合作,共商合作机制、共建联运通道、共享服务网络,着力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运输体系。
“我们携手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持续拓展跨里海班列,在不断提升运输时效、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今年跨里海班列的数量占全国80%以上。”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
(刊载于《参考消息》2024年10月10日第7版)